规,可这本就是街道的管理范围,那些蹬三轮也好,骑三轮也罢,收废品和搞运输的那些人都是街道挂靠的正经人。
明明回收站就摆在那,就在经营,可背景完全虚化了,更像是一家小集体企业了。
街道那些人也算知道感恩,投桃报李,这些年沈国栋没少往街道投入,包括他们这些管事的。
多少次有人去函询问街道是否有回收站这家单位,街道回函都是肯定地做了答复。
不然你觉得钢城也好,吉城也罢,乃至是边疆,这回收站的体系怎么可能如此牢靠。
正因为基础打的牢,再加上京城的体系已经完成了重建和变革,李学武才敢放手给沈国栋和于丽。
他在东北指挥经营,借助京城的调动以及钢铁集团在东北的布局,是要将触角伸出去。
如果说钢铁集团的经营范围是动脉和静脉,那回收站体系就是毛细血管。
他可以给周亚梅压阵,让他们放手一搏,甚至随时都可以调动钢铁集团的影响力来帮助他们。
同样的,东北在发展,边疆也在努力,在精准完成经济网络布局的同时,他也在大练兵。
三年时间里,足够这些人成熟起来,而新招募的年轻人又能提拔起一批得用之人。
在经济完全开放之前,李学武有足够的时间布局和调整,回收站经销体系一定有机会开遍全国。
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而除了他,谁又能知道这份野心和规划呢。
周常利等人反正是不知道的,李学武也不会说给他们,这就是管理者的手段。
从他到钢城算起,已经有将近20天了,可他一次都没有去码头,去青年俱乐部。
原因很简单,既然要用周亚梅,就不会彰显他自己的权威,他的权威也不用刻意彰显。
尤其是为了以后更方便利用集团在东北的影响力,他还是站在背后为好。
所以周亚梅提到周常利他们要来拜年,李学武也只给了他们一个早晨的时间。
昨晚周亚梅就包了好多的饺子,为的就是今天招待他们,所以一早晨的饺子很快就上桌。
今天人多,但关系复杂,周常利和赵老四是奔着李学武来的,心怀忐忑。
周亚梅已经找过两人谈话,没提是李学武的安排,可语气中的干脆他们是读懂了的。
李学武没去码头,他们不能不来拜码头。
既然周亚梅都做了这样的安排,就说明已经得到了李学武的认可,他们更应该听听李哥的叮嘱。
这还是赵老四提醒他的,周常利同赵老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