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高老退休。共和军高层需要做出调整。能够接替萨镇冰担任三军总.政.委的人选,只能是总政部长蔡锷、蔡松坡。
而谁来接替蔡锷升任后空出来的总政部长职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外界猜测的焦点与军.委.会内部争执的焦点。
蔡锷是最先确定,只有邓演达具备接替他空出职务的人选。蔡锷的理由只有三点:一,邓演达是从军校走出去的,曾担任过西北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有实际的基层军政工作经验。
同时。也因为他曾是西北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当初他的学生们都已是旅长、集团军四.总.部主官级骨干。由他继任总政部长,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基层与最高军.委.会、基层部队与部队之间的事情,是第二点。
最后一点,是让蔡锷、蒋方震、张孝准三人一起向唐朝状告穆海林徇私的引发点。就是蔡锷认为有实际领兵经验的邓演达,完全可以胜任总政、总参中任选一个部长的职务。可是穆海林却死咬着当初他曾经抗命去作战的事情不放,而反对。
还是唐朝,在关键时刻拍着桌子吼住了穆海林与郎鹰,最终确定先让邓演达带兵去打南洋。是骡子是马,先拉出去溜下再说。
南洋志.愿.军,安西直派出的远征军,加上南洋各地的抗ri武装。在这三种组成结构不同、军事体制完全是两套相近却难以接轨的军队中,去做领军的最高指挥官。其自身的军事素养与政治协调能力,只是基础。最关键的,还需要很强的外交能力。
邓演达做到了,带着大军在最后的决战阶段,他大小发动了对ri本南洋两大军团的最后猛攻。先后上百场大小战役,他协调好了安西与南洋本地军队之间的协作。打出了全世界反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minzhu义侵略国家人民的志气和锐气。
所以,第一个走上主席台,接受唐朝颁发特级共和勋章、一级ziyou勋章、特级duli勋章的,只有邓演达
邓演达之后,六位身上穿着刚刚换上的一级上将礼服的将领们,走上了主席台。台下闪光灯一阵炫动,杨虎城、张之江、吉鸿昌、邓锡侯、郝梦龄和曾凌,这六位将军的光辉形象,也随后不久便传遍全世界。
杨虎城,1917年加入西北军,之后常年是基层部队指挥官中的佼佼者。安西的历次大战中,都有其率领部队,坚定地执行唐朝制定的战略计划将敌军摧枯拉朽般击溃时的矫健身姿。
安西建国后,作为唐朝钟情的爱将,他也名列了当时被华文报纸热炒的“安西十三太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