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陛下,马车作坊已经连续三次增产,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好,下一个条子,从云南到京城的官道,一定要畅通,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要修好!陆路官道不通,那就全力抢修,漕运不通那就疏通漕运。”
“遵命!”
宏丰帝拿到答案后,这件事情便不是秘密了,很快,该拿到答案的,都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答案。
这件事情也瞒不住,毕竟,五郎就是个大嘴巴,第二天去威宁侯府的私塾,直接就把他老爹提供的答案公布了出来。
便是星月先生,对于这个答案,也是震撼无比。
从土地兼并这个视线来分析皇朝兴衰,怎么听怎么有理。
地主豪绅,这些家伙,偷税漏税,只要是个读书人就知道。
毕竟,历朝历代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而且,还有士大夫集团,这些人自从宋朝以来,科举兴盛后,便拥有皇权特许的免税免赋权力。
士大夫跟土地豪绅融合后,真的无解。
“哎!”
星月先生看了一眼私塾内的一众学生,见他们谈的是热血沸腾,也只能是叹了口气。
威宁侯府的私塾,能进来的学生,非富即贵。
你们在这慷慨激昂,可曾意识到,你们背后的家族,就是这个皇朝,最大的地主阶层啊?
土地兼并,就是你们背后的家族在默默进行的,几十年,上百年不曾停歇。
一直等到把能兼并的土地全都兼并,甚至是山地、荒地、河流都不放过,让赤贫百姓再无立锥之地。
人之本性如此,如之奈何?
皇室出面,扼制土地兼并?能成功吗,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人成功过。
赵清虎虽然没有点名,可修行到了星月先生这种程度,岂能不知道,皇家就是整个大渊皇朝最大的地主。
皇室,才是需要最多百姓来供奉的。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倒是赵清虎提出的另外两点,开疆拓土,生产力提升,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答案扩散后,原本还热衷思考、议论这个问题的官僚、读书人,很多都沉默了。
三问翰林,至此,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但是,最沉默的就是翰林院的翰林。
这些家伙,都是清贵翰林,是走科举道路走上来的。
能把科举道路走通,谁家不是地主豪绅,谁家没有几千亩、上万亩土地?
他们这群人,就是大地主啊。
翰林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