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看向了右相。
“老臣愚钝,暂无所得。”
宏丰帝没有问左相,“如此,诸位爱卿下朝后,不妨各自写个奏折上来,朕也想知道答案。”
三问翰林,像是瘟疫一样,快速从宫中传出。
国子监,各大书院、学院,甚至是茶楼酒肆,大家都议论开了。
指斥承舆,在大渊皇朝是重罪,但是,议论朝政,不牵扯皇家,没人管你。
皇帝也忙得很,没时间关心你们这些庶民的言论。
讨论最激烈的,就是《大渊日报》的编辑部。
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十六个编辑部的编辑,三个年龄段都有,一大半是翰林,另外一半则是太子殿下从民间征召的。
三问翰林来了,这些编辑,自然也想要知道答案。
“诸位,圣上既然有了态度,我建议将三问翰林见报。”
“不可,此乃取乱之道!”
“不错,且不说第二问、第三问,这第一问十分敏感,你们这些年轻人,不知轻重。”
“圣上虽然有态度,也只是让文臣武将上折子,可没说放开舆论讨论。”
“万一内卫给你扣一个指斥承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就是就是,不可大意,事关皇朝国运,马虎不得,十分敏感。”
“得了吧,圣上都不在乎,你们怕什么?”
年轻人就是热血,老家伙就是谨小慎微,很快编辑部就吵了起来。
赵清虎,坐在交易会所的办公室,已经好几天没来了,也该来关心关心,环洞庭湖分公司的情况。
卢俊渊实在是没忍住,跑过来陪着赵清虎喝茶。
他想要问一问,赵清虎是否知道答案。
但是,他也怕,万一赵清虎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了,圣上能忍住不砍他脑袋吗?
三百年国运啊!
圣上能不在乎吗,不仅是祖宗基业,还是要留给子子孙孙的。
皇位可是他们家的,他不在乎,谁在乎?
可圣上在早朝上的态度,又十分明显,是鼓励群臣思考的。
宏丰帝又不傻,历朝历代都没能享国三百年。
他们大渊皇朝难道就特殊?想要享国超过三百年,那就要把这其中的原因找出来,尽量避免,如此才能绵延国祚。
他又不是昏君,也不是嗜杀之人。
让天下人都知道,皇朝动乱的原因,也许根本不是坏事情,而是好事。
如此,他要大刀阔斧,变法图强,阻力会少很多。
谁愿意乱世降临啊?谁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