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能做的努力,可依旧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哪怕冰山一角!
李景隆又目光环转,打量着周围那些故作悲戚,好似如丧考妣的大臣们。
对于青文胜的死,李景隆无法感同身受。
但这些人的心中,竟然真的能做到毫无触动吗?
你们都是读书人....?
哦,只是读书人!
做官的读书人,做大官的读书人,大多没有好人!
不是他们坏,是他们明白,推动帝国前行的,永远不是他们个人的能力,而是历史的惯性。
他们读遍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明白这世上没有不败的王朝。
更摸透了,所谓的帝国升起与陨落,其实就是一个轮回。
从古到今都是这一锅的饭,人多了自然不够吃,不够吃就要抢。
开始抢就要乱
乱了就会死人。
人死了变少了,饭又够吃了,勉强饿不死了,那天下也就太平了!
他们不需要刻意去改变什么,也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
不是他们不能,也不是他们不会。
正如敛财,正如赈灾,正如该怎么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他们是不愿意去做,他们宁愿装作蠢货。
蠢货不会死,但做错事,影响了仕途,那就是生不如死。
他们更明白,他们的升迁靠的不是能力和多么的悲怜天人。
而是靠他们的出身,他们科举的名次,他们在朝中的人际关系。
如青文胜这种人
永远做不了大官。
因为牵绊他的事太多了!
“皇上!”
李景隆缓步上前,扶着朱元璋的手臂,“人死为大....况且他还是为民请命而死。微臣以为,当务之急,还请皇上赐予美谥,让世人知晓青文胜公的壮举!”说着,他感慨道,“我大明开国近三十年,忠臣烈士不知凡几,然如青文胜公这般,位卑忧国慷慨壮烈之人....仅他而已!”
“皇上!曹国公所言极是!”
都察院御史詹徽紧随其后开口道,“青文胜此举,当大大的褒奖...”
“朝廷当速派大员,去龙阳核查详情,追责有司!”
工部尚书秦逵道,“给青文胜公建祠著书....”
“还要查其家中尚有多少亲人在世!”
中书舍人大学士刘三吾也道,“请皇上赐予公田,以养其身后之事!”
众人纷纷开口,朱元璋的脸色突然多了几分不耐烦。
然后他冷冷回头,“刚才曹国公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