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个漩涡里,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站在金字塔尖的顶流,只要身处这个圈子,就难逃各种绯闻的纠缠。
有些是陈年旧账被人翻出,带着确凿的证据来实锤。
有些则是凭空捏造的谎言,像藤蔓一样缠绕过来,让人防不胜防。
今天可能因为一张错位照片被传绯闻,明天可能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被解读成“内涵同行”,后天又可能因为没给前辈让路被骂“耍大牌”。
这是娱乐圈的生存常态。
刀光剑影从来都藏在聚光灯下。
就拿周乐来说,他向来不是个爱在公共场合随意发声的人,但凡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背后必然有实打实的证据支撑,绝无空穴来风。
他见过太多因为“嘴快”栽跟头的例子。
有演员在采访里随口吐槽某部剧的制作粗糙,结果被扒出是自己当年拒演的本子,反被嘲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有导演在酒局上吹嘘自己“淘汰了流量明星”,转头就被扒出是对方嫌片酬低没接,最后只能公开道歉。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当然,即便是有证据,说话也得拿捏好分寸。
比如,他总会把具体的人名换成“某演员”这样的代称。
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不给人落口实。
“乐哥,现在‘某演员’这三个字,几乎成了你的专属代名词了吧?”
聊起在圈内说话的尺度时,周野脸上带着几分好奇,看向一旁的周乐。
此时他们正坐在剧组的休息棚里,外面飘着小雪,棚里烧着炉子,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暖宝宝的味道。
“可不是嘛,”周乐笑了笑,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抿了一口,解释道,“所以我才总用这个代称。记得以前听相声打发时间,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听到郭德纲在段子里说过一段话。
说相声讲故事的时候,总得落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这样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但这种代入感,是让观众以第三视角去感受的。
可要是直接指着台下某个观众的鼻子开讲,估计没说两句,台下的菜刀就得飞上台了。”
他顿了顿,手指在杯沿轻轻摩挲着,继续说道:“所以啊,这种时候就得用个有代表性的词儿。我不明着说名字,可观众一听这代号,结合背后的故事,自然就能对号入坐。
你看那些营销号写八卦,不也爱用顶流a、小花b吗?道理是一样的——既满足了大家的窥探欲,又没把话说死,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