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寻找对策。
司令部里,晋王捏着刚刚打印出来的八路军通电内容,脸色铁青,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他那份精心策划的“釜底抽薪”之计被完全揭露,让他觉得自己活像个小丑。
他苦心孤诣派出的“夺权之剑”,尚未出鞘就被对方折断;他寄予厚望的“鸿门宴”,还没开席就成了天下笑柄;他视为威胁的“赤化根子”,非但没被拔掉,反而在阳光下更加壮大,赢得了道义和舆论的制高点!
“混账!废物!”一声压抑着狂怒的咆哮终于从喉咙里迸发出来。
晋王猛地将电报拍在桌上,巨大的声响让侍立一旁的杨爱源和幕僚们心惊肉跳。
幕僚们噤若寒蝉,表面上一副同仇敌忾的模样,心里却在担忧自己是不是暴露了。
但晋王现在没心思管司令部的事情,让他如芒在背的是,他派出去的那些“可靠军官”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而决死纵队的电报如同雪片般飞来,不是报告“集训”准备情况,而是措辞强硬地质询,并强烈要求严惩破坏抗战的阴谋分子!
呵呵,严惩破坏抗战的阴谋分子?
那不就是严惩他晋王!
虽然这些谴责对晋王来说不痛不痒,但实在是太打脸了!
他预想中的“连根拔掉”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精心布置的“快、准、狠”,在八路军更高效、更精准的反制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和粗暴。
决死纵队的主体力量,非但未能被“接管整编”,反而在八路军的支持下,更加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对立面,成为了他心头一根更加难以拔除的尖刺。
只有极少数他安插最深、控制最严的决死纵队外围单位或新组建不久、根基尚浅的小部队,在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晋绥军就近优势兵力的强行干预下,暂时纳入了晋绥军的控制。
可这微乎其微的“战果”,与整个计划的惨败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更像是一种讽刺。
晋王甚至不敢相信这些被纳入控制的新军,因为他担心这些新军就是八路军故意插入到晋绥军中的钉子!
思来想去,晋王一时间也没了头绪,只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询问杨爱源道:“星如,你可有应对之策?”
杨爱源想了想道:“长官,八路军方面的指控,我们不能承认,必须立刻通电全国,否认八路军的指控,并反咬一口,说他们是在污蔑我们晋绥军。”
晋王苦笑道:“八路军方面人证物证俱全,我们就算不承认,又有什么用?”
“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