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行文告,族约束子弟,共同维护这刚刚冒头的市集秩序。一份盖着将军印和县衙大印的联合告示,当夜就贴在了北境城市集最显眼的墙上。
市集里的喧嚣更盛了几分。得了准信的商人们,心彻底落回了肚子里。“南货居”的陈三宝把最后一批岭南茶砖码上货架,挂出了“开业大吉”的红纸。
张老栓的皮货行门口,挂的皮子种类更多了。铁匠铺的炉火日夜不熄,打出的火钳、菜刀、小斧头很快被附近的屯民换走。
也有几家铺子显得安静些。挂着“百草堂”招牌的药材铺里,掌柜孙茂才背着手,在堆满药材包的铺面里踱步,眉头拧着。
他刚从岭南带来的药材,在这苦寒之地销路如何?免税三年是好,可三年后呢?家眷能不能习惯这冻掉鼻子的天气?伙计端着热茶进来:“掌柜的,喝茶暖暖。刚听隔壁合盛脚店的王掌柜说,他今儿接了三个草原那边来的小头人住店,出手阔绰呢!”
孙茂才没接茶,只是摆摆手。这时,铺子门帘被掀开,带进一股寒气。是林擎,身后跟着两个士兵,抬着一筐还带着泥土的块茎。
“孙掌柜,”林擎指了指筐,“将军让送来的。本地收的黄芪、防风,品相不错。将军说,岭南的清热药好,北地的驱寒散瘀药也是宝。若能合方,说不定是条路子。您琢磨琢磨?”
孙茂才一愣,蹲下身抓起一块沉甸甸的黄芪根,仔细看了看断面,又凑到鼻子下闻了闻,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他没说话,只是把黄芪小心地放回筐里,对林擎点了点头。
北境城东侧,新整修过的驿站“暖归驿”,此刻灯火通明,热气腾腾。驿丞是个老兵,正指挥着驿卒给大堂里七八个穿着体面、但面带愁容的商人端上大碗的羊肉汤和热腾腾的黍米饭。
这些商人,多是胆子小些,或者家业根基实在在南边,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趁着大雪未封山,带着剩余的货物返回岭南。
“各位掌柜,天寒地冻的,吃饱喝足,暖暖身子再上路!”驿丞嗓门洪亮,亲自给一个冻得发抖的老商人碗里添了勺滚烫的汤,“被褥都烘暖和了!炭盆管够!这鬼天气,没口热乎的,可熬不住!”
一个年轻些的商人捧着碗,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暖意,低声对同伴道:“这季村长…倒是仁义。咱们不留,还这般款待。”
“是啊,”老商人唏嘘着喝了一大口热汤,暖流下肚,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买卖不成,情分在。这北境…日后若真安稳了,路子通了,再回来看看也不迟。”
“可不就是,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