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天幕的画面一变。
一卷写着左传的竹简逐渐展开。
竹简上,两个春秋时代的贵公子,一个是齐襄公诸儿,另一个就是郑国国君。
但此刻他们都是少年的模样,齐襄公被郑国国君按在地上狂锤。
年少的齐襄公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报此仇!
【在左传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襄公跟郑国国君早就有恩怨了,所谓的恩怨就是在少年时代,郑国国君曾经欺凌过齐襄公。】
【因为年少的恩怨,齐襄公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
【直到两人都成为了各自的国君之后。】
【齐襄公举行了会盟,郑国国君喜滋滋地前去参加了,然后在会盟上齐襄公要求郑国国君给他道歉。】
【郑国国君表示:小孩子之间的玩闹凭什么要道歉?】
【于是,丧心病狂的齐襄公,就让人动手直接杀死了郑国国君!】
【儒家史观中用这种手法来表示,齐襄公到底有多么残暴!】
【只是儿时的玩偶,齐襄公就对一国国君下此毒手,可见齐襄公的性格有多么的残暴!】
【但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我只能说一句,这完全就是在胡扯!】
【因为这种叙事手法完全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齐襄公要杀郑国国君真正的理由。】
【到底是什么理由让齐襄公要杀死郑国国君呢?】
【首先咱们来看第1件事情。】
【齐襄公杀死郑国国君是否合法正义?】
天幕中,画面再次一变
时间线来到了公元前699年。
此时郑国国君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
鲁国使者已经来到了郑国,他向郑国国君说道:
“齐国现在正攻打纪国!”
“我们鲁国国君要求郑国一起出兵,从后方进攻齐国。”
郑国的人当时集体反对。
大臣们纷纷摇头劝说:
“主君不可呀!我们郑国之前和齐国是联盟的关系,虽然如今主君亲近的是鲁国,但也不能够参与到齐鲁之争!”
“对对对,齐国想要灭掉齐国的心思,天下人皆知,现在我们背后捅一刀子,他日齐国肯定会来报仇的!”
“如此形势,就算他日齐国来报复我们,诸侯们也不会同情和怜悯我们,只会认为我们郑国是咎由自取。”
“正所谓九世之仇犹可报,倾举国之兵攻他国是为不义,与盟友翻脸是为不义,背信弃义从后突袭更为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