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轰击原子核如何做到的?”
这次,他是真的在问,毕竟未来记忆也没有原子能方面的具体学识。
30年代的物理学家姜文瑾为方文解释着。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4年伊莲娜与约里奥发现人工放射性,费米团队用中子轰击各种元素靶子制造出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而这种技术,我有幸了解。想要获得中子,需要用镭、钋之类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后释放出的α粒子通过回旋加速器加速轰击铍9,使其成为碳12,就能释放出1个中子。然后需要一个产生和控制中子束的部件,以及放置被轰击放射性样品的区域,并且有相应的防护和屏蔽设施,以确保实验安全以及减少外界干扰。”
这应该是原子能实验的前置过程吧,对于99.99%的人类来说,都是不可能接触到的,却由姜文瑾说出。
这个年轻的物理学家突然意识到这里面恐怖的威力。
他在脑中模糊运算了下,脸色大变。
“如果真的可以产生原子核分裂变化,释放的能量超级恐怖,比同样体积的化学炸弹,威力将会相差万倍。”
方文故作惊讶:“万倍?这么多?!”
姜文瑾严肃点头:“是的,但想要做到,需要非常庞大的科研团队,还有海量的技术储备和资源配合,就算是欧洲和美国也没有这个基础。”
他只猜对了一半,现在确实没有这个基础。
但德国应该已经秘密开展了原子能实验了,美国估计也会在4年后,集中全球10万科学家,历时3年才造出了原子弹。
方文目前对原子弹是没有奢想的,不过是借此加深双方的关系,让对方明白他对技术的了解。
现在可以表露真实想法了,方文出声道:“姜文瑾,你去重庆参军并不是最好的报国之路,不如加入我们,我需要最好的科学家来帮我实现更多更强的武器设想,从而尽早赶走侵略者。”
姜文瑾迟疑道:“我只是一个还没有完成学业的物理研究员,能帮你什么?”
“那就要看你的理解能力了,走,跟我来。”
方文带着姜文瑾前往最后一间房,那里空空荡荡,只有一张桌子,两张板凳,显然是预先为两人准备的。
方文让姜文瑾坐在对面,他从手提包中取出纸和笔,现场绘制描述。
“我掌握了一项新技术,称之为半导体技术,主要是用于电能设备。半导体材质的导电能力会跟着外界条件变化,比如光照强一点、温度高一点,或者“掺”点其他杂质,它的导电能力就会像被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