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汴京的压力。
不出意外的话,赵煦应该已对他有了猜忌之心,势必会做出一些动作来削弱他的兵权。
若是大宋外部仍然存在压力,随时可能会爆发新的战争,那么汴京方面的压力不敢施加太大,毕竟大宋江山是赵煦的,他也怕引发严重的后果。
若是大宋的外部没有压力了,赵煦的手段或许会更过分,朝堂上对他落井下石的人也就越多。
让萧奉先劝说耶律延禧边境驻军二十万,赵孝骞就是这个目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叫“养寇自重”。
以前听说边军养寇自重,赵孝骞总觉得边军主帅没有格局,不惜损失国家利益而自保。
如今同样的事情临到自己头上,赵孝骞发现自己或许能理解那些边帅了。
没有外部的压力,自己恐怕真会落个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
而赵孝骞,从来不是那种愚忠的人,要他坐以待毙引颈就戮,他做不到。
前世接受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告诉他,对皇帝无所谓忠不忠,那都是封建腐朽的糟粕,我特么只忠于人民!
所以,留下这二十万辽军,在边境上对大宋虎视眈眈,对赵孝骞来说是好事。
当然,这倒也不是卖国,毕竟赵孝骞十分笃定,以辽军如今的战力,还有宋军的实力,辽军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主动挑起边境战争。
他们反而会对大宋小心翼翼,忍气吞声,时至今日,想必辽人都应该看清了局势,大宋他们已经惹不起了。
“你马上派人回上京,告诉耶律延禧我提的条件,两路大军日进十里的压力当然也要告诉他。”
“至于咱们这里,我就不露面了,让副使许将跟你们谈吧,反正都是装模作样的极限拉扯,我没兴趣参与,你看着办便是。”
“三日后,谈判必须尘埃落定,你们辽军全部退出燕云十六州和我提的三座城池,我大宋全面接管燕云防务,有问题吗?”
萧奉先连忙道:“没问题,这本是耶律延禧的底牌,他会接受的,只不过多了三座城池而已,也容易解决,辽国对南方已渐渐无法掌控,这是事实。”
“尤其是北面的女真部落又在造反,都快破黄龙府了,耶律延禧只能赶快解决南方的问题。求得一夕之宁,转过头巩固北方才是明智的选择。”
萧奉先低声道:“耶律延禧还说,大辽日薄西山,国势渐颓,他即位后要效仿大宋变法,欲革新除弊图强……”
赵孝骞两眼一亮:“还有这好事儿呢?变!鼓励他狠狠地变,让他务必变出花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