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一脸疑惑:“哪里来的香气?好香啊,似乎是鸡汤的气味……”
赵孝骞正色道:“你最近可能患鼻炎了,嗅觉在欺骗你,回去赶紧找个大夫看看。”
“鼻……鼻炎?”赵信一脸迷茫地告辞。
赵孝骞目送他离开,嘴角微微一笑。
除了苏轼,郡王殿下不喜欢与别人分享美食,就喜欢吃独食。
…………
辽国上京。
苏轼为何迟迟未归?辽国都城的母猪为何半夜惨叫?
嗯,两者并无关系。
苏轼一直住在上京的馆驿里,他最近忙着应酬。
不得不说,苏轼不愧是当世文豪,他的粉丝不仅遍布大宋,就连辽国的粉丝也不少。
其中甚至包括辽帝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这人其实是颇为倾向汉学的,他登基之后积极学习大宋的圣贤经义,学习中原的礼仪,包括道家学问等等。
后来到了晚年,耶律洪基迷上了佛家,沉迷于此不可自拔,于是辽国到处都建了寺庙,无数百姓弃耕出家,赚取香火。
耶律洪基的这个爱好太昂贵,这也是导致辽国渐现颓势的原因之一。
早年间,耶律洪基一度也是苏轼的粉丝,对苏词尤为欣赞,从大宋得苏词一首,常常爱不释手,掩卷伴眠。
可惜耶律洪基不仅是粉丝,同时也是辽国的皇帝。
作为皇帝,他无疑是冷静的。
爱豆再牛逼,他也不可能变成脑残。耶律洪基知道,爱是克制。
苏轼这次出使辽国,耶律洪基从头到尾只召见了他一次,然后将苏轼安排在馆驿住下,从此不闻不问。
然而令耶律洪基奇怪的是,以宋辽如今的关系,基本已是双方不宣而战的敌国了,而苏轼这位宋使却留在上京迟迟不肯归国。
这是啥情况?
耶律洪基想不通,咱们两国都交战了,你还赖着不肯走,难道等我辽国给你发俸禄?你是宋国的官儿啊,疯了吧你。
赵孝骞赴任真定府后,两国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耶律洪基忙着与朝臣商议对付宋军,一时竟将苏轼这位宋使给忘了。
而苏轼呢?
他在上京过得很快活,因为粉丝众多,每天都有很多人堵馆驿的门,有辽国文人登门求教,也有高傲者要求与苏轼辩经,更多的却是上京权贵的千金小姐,以及青楼的花魁娘子们。
苏轼身负使命,无心风月,后来辽帝召见过后,苏轼不知为何却换了性子,开始小批量地会见粉丝。
后来粉丝听说苏轼愿意见他们后,顿时